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富翁的屋簷】
富翁的屋簷
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的要求營造的師傅,
把那四周的屋簷建加倍的長,以使窮苦無家的人,能在其下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在屋簷下,他們甚至擺起攤子做買賣,
並生火煮飯吵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寄在簷下者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簷下凍死了,大家交口罵富翁的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
富翁的房子因為房簷特別的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都說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這次富翁只要求建小小的房簷,富翁把省下的錢捐給慈善機構,
並另外蓋了一間小房子。
這房子所能庇蔭的範圍遠比以前的房簷小,但四面有牆,是棟正式的房子。
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也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
並在臨走前,問這棟房子是哪位善人捐蓋的。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
即使在他死後,人們還繼續受他的恩澤而紀念他。
為甚麼同樣的善心,卻有那麼大的不同?
故事中富翁的一片善心,從被認為是為富不仁、惡有惡報到變成是最受歡迎的人,
這中間的變化是甚麼因素造成的?
是大房簷與小房子的差別嗎?
還是其中的用心有甚麼不同?
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責備為富不仁、惡有惡報?
又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感激與紀念?
答案在??
寄人簷下的感覺和生活在獨立房子中的感覺不同!
你知道生活在富翁的大房簷下,那些窮苦的人們會得到哪些的感受?
而生活在獨立受尊重沒有比較的房中,那些窮苦的人們又會有哪些感受?
在組織或團隊中,甚麼樣的狀況是等同於寄人簷下?
事事都要依靠你?
不放心同仁處理事情?
常常要看臉色辦事?
以防弊為基礎設立的運作結構?
還是……。
甚麼樣的狀況是有獨立的空間?
給予清楚的目標?規範內自主,給予做事的空間?
還是以核心價值交付責任,啟發能力與成長?
還是以願景、使命激發自覺與承擔?
還是……。
媽媽甚麼事都安排好,小孩子無法獨立;
主管甚麼事都能幹,部屬不負責任。
「屋簷」伸太長,一片好心變成為富不仁 ?
「獨立小房子」卻變成最受歡迎的人,
這中間的差別值得我們深思!
為善的本質是甚麼?
領導最終的目的是甚麼?
為善與領導共通處又是甚麼?
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
還是協助人獨立站起來,還他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
所以領導,不能只是注重事情表面的完成,也不止於問題的解決,
更重要的責任是:
啟發同仁夥伴的能力,還給同仁與夥伴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
要當教練不是當主管。
走在別人前面時,要往後看;
走在別人後面時,要往前看;
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
就是一種智慧。
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計較少。
快速車內降溫法
前幾天看到緯來台"生活點子王"播出快速車內降溫法
1- 僅先開啟右前窗戶(其餘門窗請勿開啟)
2- 將左前門來回開啟關閉五次以上
經開啟及關閉車門當車內空氣利用壓力擠壓將熱氣經由右前窗口擠壓排出。
效果很不賴前後僅20秒感覺溫度明顯下降,後在上車開冷氣,車內也很快就涼爽了,不過如車內太熱建議多開關幾次車門效果才易展現,分享給大家!有不了解在聯絡吧!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凶狠的母愛
凶狠的母愛
我清楚地記得,在我9歲以前,我的爸爸媽媽把我視若掌上明珠,我的生活無憂無慮充滿了歡樂。
但自從母親和父親去了一躺武漢醫院後,我的生活就大不如從前了,父母回來的時候是晚上。說實在的,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我最喜歡的是我的媽媽。直到八九歲了,每次媽媽從外地回來,我還會張開雙臂撲到她懷裡撒嬌。然而這次媽媽不僅沒想以前那樣攬我到懷裡,反而板著一張臉,像沒看見我似的,用手將我拉到爸爸的腿跟前,她徑直往房裡去了,我頓時傻了眼……
打這以後的幾天裡,無論我上學回來,還是在家吃飯,媽媽見到我總是陰沉著臉,即使在她和別人說笑的時候,我擠到她跟前,她臉上的笑容立刻就像肥皂泡一樣消失了。
媽媽第一次打我,是在她回來的十多天後...。
我以為媽媽不在家,便大聲地喊媽媽。這是媽媽披著零亂的頭髮從裡屋走了出來,惡聲惡氣的罵我,並掐著我的胳膊把我拖進屋裡,要我自己燒飯。我望著一臉凶像的媽媽,嚶嚶地啜泣起來。哪知媽媽竟然拿起鍋鏟打我的屁股,還惡狠狠地:"不會燒,我教你﹗"
她見我不動,又揚起鍋鏟把我打了一下,這是我發現她氣喘吁吁,好像要倒下去的樣子,我開始有點自責了,也許是我把她氣成這樣的,忙按照她的吩咐,淘米、洗菜、打開煤氣罐……
這樣,在她的"命令"下,我第一次做熟了飯。 更使我不理解的是,她還挑唆爸爸少給我錢。以前我每天早餐是1元,中餐也是1元錢。從那一天起,她將我的早餐減成5角錢,中午一分錢也不給。
我說我早晨吃不飽,每天早晨我起碼要吃兩個饅頭。她說她原來讀書的時候,早餐只有兩角錢。她還說餓了中午回家來吃,以後只給5角錢,叫我別在痴心妄想要1元錢。至於中午那1元錢,更不應該要,要去完全是吃零食,是浪費。這樣,我每天只能遠遠地站在一邊咽口水。
打這起,我恨起了媽媽,是她把我的經濟來源掐斷了,是她讓我和小朋友們隔開了。我的苦難遠不止於此,由於爸爸在外地工作,我只能和媽媽在一起。好幾次,我哭著要跟爸爸一起走,爸爸撫摸著我的頭安慰我,他說他正在跑調動,還有一個月,他就能回來了。不能跟爸爸走,就只得受媽媽的擺佈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竟連菜也不做了。我哭著說我做不好菜,她又拿起鍋鏟打我,還罵我︰"你生來幹什麼,這不會做,那不會做,還不如當個豬狗畜生。"在她的"指導"下,我又學會了做菜。
爸爸調回來的當天就催促媽媽住進了醫院,他也向單位請了長假。媽媽住院的第一個星期天我去探望她。媽媽正在輸液,已經睡著了。爸爸輕輕走上前,附在她耳邊說我來看她。她馬上睜開了眼睛,並要爸爸把她扶起來坐好。開始時她的臉上還有一絲笑意,繼而臉變得烏黑並用手指著:"你給我滾,你給我滾﹗"
霎時,想起了她對我的種種苛刻,我頭一扭,氣沖沖地跑下樓,我發願今生再不要這個媽媽了。
3個月後媽媽死於肝癌。葬禮上,我沒有流一滴淚。接靈的時候,要不是爸爸強按著我跪在地上,我是不會下跪的。
3年後,我有了繼母。儘管我的繼母平時不大搭理我,但我總覺得她比我的生母好。那天我偷聽到繼母和爸爸的談話。我爸爸堅持每天給我1元錢的早餐費,可繼母說孩子大了,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給他兩元錢的早餐費吧。第二天,我果然拿到了兩元錢。
我開始喜歡繼母了,除了她增加了我的早餐費,還有另一層:我每天放學回家,不用燒火煮菜了。有時我的繼母工作忙,提前上班去了,她總是給我留下飯和菜。有時儘管是剩菜,但我一點兒怨言也沒有,比起我的生母在世時,那種冷鍋冷灶的景象不知要強多少倍。我跟繼母的關係進一步融洽,是在她一次得了感冒時。那天她燒得不輕,我為她找了醫生,輸過液後,她精神略顯好轉。她強撐著下床煮菜,我攔住了她。我自己動手給她熬了一碗魚湯,做了兩個她喜歡吃的菜,她很感動。晚上,繼母在和爸爸面前贊揚我是一個聰明乖巧的孩子。
15歲那年,我有幸考上了縣裡的名牌高中。爸爸和繼母非常高興。可是爸爸卻犯了愁,學費還沒有著落。繼母卻堅決地說,沒錢先湊湊,伢兒只要能讀上書,要多少錢我來想辦法。
這是爸爸突然一拍腦門兒,衝進屋裡從箱子裡拿出一個不大的鋁盒,鋁盒上了鎖,他說,這是我母親生前留下的。
他告訴我:"你媽媽臨終前叮囑,這個鋁盒要等你上高中才能打開。"
我不屑地搖搖頭,轉身便走,爸爸生氣地叫我回來:"你媽一把屎一把尿養你一場不容易,無論你多恨她,你都應該看一看。"
繼母也說爸爸說得對。無奈,我只好接過了鋁盒,走進自己的房間。我扭開鎖,打開鎖。鋁盒內有幾張寫滿字的紙,紙下是一本儲蓄存摺。我展開紙,熟悉的筆跡跳入了眼帘︰
兒︰當你讀到這份遺書時,媽已經長眠地下6個年頭了,如果媽媽果真有靈魂存在,那就算是媽媽親口對你講了。
你記得吧,我和你爸從武漢回來那天,你撒嬌地向我撲來,我真想把我兒抱起來,好好親親,但一想起醫院檢查的結果,媽媽的心顫抖了,媽媽得了絕症啊。在武漢時你爸非要我住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兒還小,所以我沒住。
媽將不久離世,可我兒的路才開始。我以前太溺愛我兒了,兒想要什麼,媽就給什麼。我擔心我死後,我兒不會過日子,會拿媽和繼母比較,那就壞事了。因此,我拿定主意,想辦法讓我兒恨我,越恨越好。媽怎麼捨得打我兒喲!兒是娘的心頭肉,你長這麼大,媽沒彈過我兒一指頭。可為了我兒自己學會煮菜、過日子,媽抄起鍋鏟打了我兒。可知你去淘米時,媽偷流了多少淚水……
為了多看一眼我兒,我每天半夜起來服藥的時候,就在兒床邊坐上半個小時,摸遍我兒全身……特別是有兩次打了我兒的屁股,我特地看了,雖然沒有青紫,但我還是摸了一遍又一遍。
兒啊,我死前你的外婆籌到5000元錢,送來給我治病,我托人偷偷地把這筆錢存下了。你外婆幾次催我買藥,我都推說已經買了新藥。現下,這筆錢包括利息在內能不能交夠高中、大學的學費?要是不夠,我兒也大了,可以自己打工掙錢了。
讀完媽媽的遺書,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冷眼、打罵、無情,那全是為了我今後的自強自立啊 ﹗
我痛哭失聲,衝出家門,我邊跑邊哭喊:"……我的好媽媽呀﹗"一直喊到我媽媽的墓旁。在媽媽的墓前,我長跪不起……。
( 含 歌譜 Score ) 祈 禱 殷正洋 ( 祝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
詞:證嚴上人開示 曲:濟詠
我的心 在靜思中感恩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不可接這通電話
請注意有一組電話號碼非常擾人 |
號碼是 : 0922549945
當你收到此電話時,切勿接聽更不可回電.否則你就有付不完的電話費.
有手機的人一定要看(警察機構提供的消息)
請注意!以下有關你我最貼身的問題。
根據警察機構消息提供:最近有一詐騙集團自稱是
大哥大/行動電話網路工程師,打手機給你(妳),要 你(妳)作檢查。
此時他會要求你(妳)按下#90或90#, 結束此通電話。
各位,千萬不可!
一旦 你 (妳) 按下#90或! 90#,對方即可進入你(妳)的SIM CARD,
使用你(妳)的CARD打電話,由 你(妳)付費。
所以,聰明的你(妳),可別上當!請大家告訴大家!
PS:請轉寄給你(妳)周遭使用大哥大的親戚朋友喔!以免讓(她! )們受騙!
沒去轉帳也能騙光你的錢!請耐心看完!
|
��集�在找替身
|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值得深思的一篇短文----- 醫祭
這是政大新聞系汪琪老師前日寫下的沉痛文章,轉貼在此,希望能給有高齡父母的朋友參考。 ...................................................................................................... 醫祭 母親生前掙扎說出的最後一句話是「謝謝」。但是在她走後,這個「謝」字卻像是一塊不斷長大的石頭,重重的壓在心頭。 今天,也是她走後第四天,我決定坐下來寫這篇短文。因為唯有這麼做,我才能為父母親在臨終時所受的苦,找到一絲意義;也唯有這麼做,我才能面對母親臨終的那句「謝謝」。 我以這篇文章,祝禱所有我的親人、朋友、所有善良的人永遠不會經歷我、以及我父母所經歷的苦痛。 *** *** *** *** *** *** 和大多數人相比較,母親的最後一程已經不算「辛苦」。她在三年多前中風之後一直臥床,但神智清楚。四月十七號似乎吃壞了腸胃,開始嘔吐以致滴水不能進;第二天晚上出現休克現象,緊急送醫之後診斷「消化道出血」、「脫水」、「腎衰竭」,血壓脈搏微弱,醫院發出病危通知。經過搶救,情況居然轉好,原先的問題一一解決,但是肺部卻開始積痰、積水,並出現肺炎徵兆,最後母親在四月二十九日停止呼吸。 母親走後,她和我的煎熬都告一段落。這裡我必須要說的,是生、老、病、死原為人生所必經,但貴為「現代人」,醫療延續了生命、卻也拖延了死亡、從而拖延了我們所承受的痛苦。自從母親進了醫院,我就開始和醫藥科學、以及醫療與保險體制展開一段艱難的合作與對抗關係。完全沒有醫療訓練的我,必須在救治與保護母親之間拿捏分寸;不論因為我想減少她的痛苦而延誤了醫療、或因為我想要她康復卻使她受盡折磨而去,我都會墮入無法原諒自己的深淵。 而我是唯一被迫去拿捏這種「分寸」的病人家屬嗎? 寫出這些想法的時候,我對大多數一線的醫療人員只有心存感謝與敬意;我最親近的朋友當中,也有好幾位在醫界服務。對於一個受過五年至七年嚴格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而言,家屬所提出的「反專業」要求,他們只能選擇堅持或妥協。而這兩者之間的消長,在父親過世與母親過世的十年當中,我觀察到明顯的消長;今天醫生也有他們的無奈。「我常覺得我在繞圈圈」,一位醫生說;「我告訴病人家屬不插鼻胃管病人會營養不良、不插導尿管會增加他們感染的機率,但是他們不聽,等出了問題又來問怎麼辦。」問題是,有多少病人有幸拔掉管子、又有多少是帶著滿身管子企盼人生的終點而不可得? 管子 一根根看似無害的軟管,有粗有細;每一種都有它的功能。由進食用的鼻胃管、排泄用的導尿管、到點滴、用藥、灌腸、抽痰、心導管與胃鏡檢查、人工呼吸,以至於種種監測人體狀況的裝置,無管不行。 對於一線的醫療人員來說,「管子作業」是基本訓練的一環;因此也是他們最普通的一項日常工作。如果血管太細無法接上點滴的管子就得多試/插幾次;如果病人來擋/拔或掙扎就把手或身體固定/綁住;任務不能達成,是不能擔任醫護工作的。 除了醫療所必須,這些管子確實也帶來不少方便。有了點滴的管子,病人不需要承受打針的痛;有了鼻胃管,看護省去餵食的辛苦(事實上只要有鼻胃管,幾乎沒有看護會願意再嘗試餵食)。但是我們是否也可以由病人的角度來看這些管子呢? 我們不要忘記,所有的管子都有一定的路徑進入身體裡面。點滴的管子由針頭到血管,鼻胃管由鼻子進去食道、通到胃裡,導尿管由陰部到膀胱,抽痰的與人工呼吸的管子則由咽喉進到肺部。大部分的管子插進去之後都要拔出來,有時是為了要更換,也有的管子是在使用時就需要不斷的轉動、拔出再插入、拔出再插入…,例如抽痰。我母親在臨終前,醫生堅持一天必須抽四次痰,而有的病人有多到一小時抽一次的。 遺憾的是,我們的身體並不是設計來承受這些管子的。記得美國哥倫比亞新聞學院講座教授喻德基當年在籌辦台大新聞研究所的時候,曾經胃出血而入院,但是當他聽說醫生要為他作胃鏡檢查的時候,他立刻辦了出院手續逃跑了。現在健康檢查可以選擇無痛胃鏡,但是這個選項並不是沒有條件的,而這種條件往往只有健康的人才具備。如果相對健康的人都無法承受胃鏡檢查,一個臨終的病人又如何? 難的是,家屬病人無法面對「如果不作」的責任;有誰有勇氣承擔導致親愛的人死去的後果?這時候考驗家屬的是,究竟這些醫療措施究竟是否必須要。現在已經有許多人選擇放棄急救,但在看似無傷的第一根管子到急救之間,可能有一條漫長艱難的路程。在每一個轉折點上,「是否必須要」的問題都會浮現,而每一次浮現的時候,家屬都面臨承擔後果的責任。 真有必要嗎? 醫療措施是否必須要其實是一個純專業的議題,大部分的家屬在面對專業的時候,都會作最「合理」的選擇:由醫生決定。但實際上在「科學思維」與醫療保健系統的運作下,醫療決策並不是沒有盲點,在尊重家屬意見的美意下,這種決策現在也常常成為家屬所必須面對、負責的一環。 由於我和母親早已談過這些議題,所以我在母親第一天入院的時候就簽下放棄急救聲明;但是之後的幾次決定,就沒有辦法這麼明快。首先是胃鏡檢查的問題。醫生說,如果不作胃鏡,就無法確知消化道出血的地點與病灶、也無法對症下藥;出血可能是潰瘍、也可能是癌症。第一時間我的決定是配合醫生。但因為母親病危,所以這項檢查沒有立刻進行,在這期間我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問題:對一名高齡的病人,即使是癌症,可以開刀嗎?可以化療嗎?如果不能,那又何必去確定它是否癌症呢?而當我通知醫生我改變主意的時候,醫生竟然告訴我作胃鏡是健保給付的要件;其實不作胃鏡也可以打止血針,只是我們得自費──總共約七百元。很幸運的,母親的出血在潰瘍藥和止血針的雙重效果下止住了:七百多元讓她逃過胃鏡的折磨。 在她大去的前三天我簽下放棄抽痰的聲明。當晚午夜醫生打電話來說,如果不繼續抽痰,可能轉成肺炎或呼吸衰竭,但他新採用的治療藥物可能是有效的;何況「抽痰之後病人會比較舒服」,我因此改變主意,母親繼續忍受一天四次抽痰的苦楚。兩天後,她的呼吸加劇到一分鐘四十次,每一口氣都是掙扎;同時她的肺部出現感染的跡象;這表示醫生的治療不但沒有發生效力,而且害怕發生的事情仍然發生了。當醫生來通知必須作進一步「處置」時,我第二次簽下放棄抽痰和急救的聲明。在我簽過聲明之後,當天半夜又有護士來抽了一次,看護未能阻止,第二天母親就走了。 這讓我想到當年父親臨終的時候因為心臟衰竭所以不停的施打強心針,之後肺衰竭而插管;痛苦異常的插管之後一星期不到,他就因為腎衰竭辭世。最後的一段日子,他在加護病房,我們也很少機會陪伴。回過頭看,如果不打強心針,父親會少存活一個星期、但可以省去後面的折磨;那「必須要」的醫療措施究竟要依什麼標準來判斷? 現代化之後科學與專業的地位崇高;在「救人」的大前提之下,我們往往忘記所有依據科學所做的判斷都含有機率的成分。這也就是說,醫生認為抽痰,病人不會感染或比較舒服,但這不表示病人「一定不會」感染和比較舒服。但是在專業的權威之下,醫生與病人家屬在溝通的時候,所有的「機率」考量都被省略。再者,醫療與保險體制的特質,也令病人承受更多的折磨。母親在送進醫院急診時,就經歷了抽血等全套檢查。但是送進病房的時候,同樣的檢查又重複一次,詢問的結果,是「病房必須建立自己的檔案」。但是幾分鐘前所做的檢驗結果為什麼不能由急診轉到病房?在醫界服務過的朋友說,醫院不同的部份,必須做出自己的「業績」。同一家醫院之內可以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同的醫院更是理當如此。當年父親在台大醫院等不到病房、必須轉到中興醫院。已經兩天兩夜沒有閤眼的父親,立即承受了所有同樣的檢驗;沒有人告訴我們離開台大的時候要申請病歷、何況台大的病歷另一家醫院是否接受也仍是問題。 其次,醫護人員的訓練讓他們深信醫療的正面效果,例如抽痰會讓病人比較舒服;而一根管子在喉嚨裡不斷的扭動、插入、拔出的滋味是什麼,他們無法關注、也無暇關注,否則他們會無法執行任務。但是健康的我們,能忍受一根管子在我們的喉管每一小時這樣的進進出出嗎? 結束 四月二十九號下午我趕到病房的時候,母親已經走了。前一天晚上我在病房外涕泗縱橫、掙扎著在醫生面前說出「我寧願她走」這句話的辛酸與苦楚,都已經是回憶的一部份。 此刻我最大的希望──相信這也會是我父母親的希望──是未來人們可以重新檢視「救人」的意義;也希望醫學家能夠更積極的思考如何發展更人道的醫療方式、而不再是堅持單一的「治療」思維,由延長病人的痛苦轉而幫助他們得到更平靜的結束。或許有一天,讓所有醫科學生體會插管感受的「醫療體驗營」,會是醫學訓練的第一步。 如果有這麼一天,我就可以更坦然面對母親最後的那聲「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