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走出投資傳奇 新興市場教父淬煉40年的獨門心法
文章有點長…但一個逾75歲的人對工作與生活的高度熱情,值得一看!
雙腳走出投資傳奇 新興市場教父淬煉40年的獨門心法
馬克•墨比爾斯,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11月上旬短暫來台,《今周刊》取得獨家貼身專訪機會。即使年逾75歲,但他毫無退休之意,他一年訪問超過20個國家、平均1200家公司,走遍世界,尋找每一個「渴望成長的故事」。他的投資心法,來自於一步一腳印;他的投資傳奇,是用雙腳走出來的。
早上十一點五十八分,台北車站大廳傳來高鐵列車即將進站的廣播,這個時候,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墨比爾斯(Mark Mobius)還在「東三門」的入口處。「喔,看來我們得加快腳步!」他催促著隨行的三位分析師。
直走十公尺、轉身下樓、左轉、插入票卡,他沒有多看一眼月台裡的任何指示,就直接走向了「南下」列車。對於台北車站地形路線的了解,墨比爾斯顯然並不輸給在地的台北人。
快速融入在地生活,是墨比爾斯的必要技能之一。過去四十年來,他每年幾乎都有超過兩百天的時間在世界各地尋找投資機會,「即使只算今年,我也數不清自己去過幾個國家了。」
他,走遍全世界 投資七十個國家 每年拜訪一千二百家公司
事實上,如果單純搜尋他在媒體曝光的公開行程,「那麼,台灣應該是你今年走訪的第十九個國家。」記者這麼告訴墨比爾斯。
「哈,你覺得很多嗎?」他笑了一下,接著說:「但這就是我的工作。你總要親身走到每一個地方,看到細節與事實,才能發現所有的機會和問題。」
「新興市場教父」,這是墨比爾斯過去十餘年來眾所皆知的稱號;他的投資傳奇,如同他所說,是用雙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在二○○○年以前,墨比爾斯即數度獲得國外專業媒體選為「全球十大投資大師」、「二十世紀全球十大投資經理人」。走入二十一世紀,傳奇繼續上演,○六年被《亞元雜誌》選為「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之一」;今年九月,獲選彭博(Bloomberg)「第一屆全球五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同時入選者包括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已故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金融大鱷索羅斯等。
截至今年九月,墨比爾斯管理資金的總額達到五百億美元,相當於一.五兆元新台幣,這個數字,超過台灣一整年的稅收。他與旗下團隊管理大約五十個投資組合,投資範圍多達七十個國家,平均每年要拜訪一千二百家公司。
三十分鐘之後,高鐵列車接近新竹站,這時,打從上車後就一直閱讀研究報告的墨比爾斯,終於開口說了第一句話:「真的,比以前方便多了。」墨比爾斯開始和我們分享他的台灣經驗,早在一九七○年代,他就來過台灣研究鋼鐵、塑化產業,「以前來,只能坐飛機或是開車到處跑,自從高速鐵路完成之後,我更愛這個地方了。」
高鐵帶來的方便,只是墨比爾斯更愛台灣的原因之一。「幾十年來,我看到各種基礎建設不斷進行,讓我感覺到,台灣始終保有追求成長的熱情。」
每年超過二十個國家、一千二百家公司的拜訪行程,墨比爾斯到底在看什麼?找什麼?「最重要的,就是發現追求成長的熱情和企圖心。」
墨比爾斯說,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一家企業、一間工廠,沒有持續成長的企圖心,就沒有值得投資的前提。
穿越世界五大洲、三大洋,墨比爾斯的投資傳奇,就是一趟「走遍世界尋找成長熱情」的故事。
一個月前,墨比爾斯的足跡來到非洲肯亞,在那裡,他看到了一個國家對於成長的熱情和渴望。
「我住在肯亞第二大城蒙巴薩,那裡的飯店沒有健身房,所以,我一大早就騎上自己的腳踏車,遊覽這座城市。」明明是沿著城市裡的幹道前進,但在不久之後,路上的車輛愈來愈少、兩旁樹木愈來愈多,「我似乎騎到了叢林裡面,接著,我聽見了刺耳聲音,一座切割石材的工廠,在我前面。」
他停下車來,走進這家開放式的工廠,隨口問了一位正在工作的工人:「工作看來很辛苦啊!薪水怎麼樣呢?」對方說,每天的工資大約五美元,一天要工作十小時,每月可賺一二○美元左右。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資料,肯亞的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大約是八九○美元,從表面數字來看,這是一個不具投資機會的貧窮國家,「但那位工人告訴我,他很滿意自己的薪水,覺得自己過得很開心,對未來也感到樂觀。」
墨比爾斯說,數字不會說故事,不會告訴你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追求成長。「他們的薪水便宜,而且樂於工作,這將吸引外地資金進駐投資,肯亞已經具備了向上成長的先決條件。」
他,觀察小地方 看每個國家的基礎建設 甚至海關英語程度
關於一個國家的投資判斷,墨比爾斯是從踏入國境的第一步,就打開了他的投資嗅覺。「從基礎建設能夠看出政府的企圖心,從人民的素質與心態,則能看出國家每一分子對於未來的態度。」他說:「所以,你隨時隨地都要仔細觀察。」
墨比爾斯舉例,走進機場,除了機場的設備之外,「我會特別留意海關的狀況,海關人員與外國人的爭吵是不是很頻繁、海關的英語程度夠不夠好,都是我的觀察重點。某種程度,它反映了這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狀況,能不能接受新的事物,對海外來的投資資金是否友善。」
走出機場之後,「我會開始感受這裡的柏油路面是否平整、高速公路的設計是否完整流暢、交通狀況好不好。」
而關於基礎建設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墨比爾斯認為,「民營化」是重點之一。「國家的企業走向民營化,是政府決定走向成長的關鍵,我持有最久的一檔股票是墨西哥電信,在一九九○年民營化之前就已投資,持股至今已逾三十年了。」
他,從生活投資 最愛問市井小民「你的生活快樂嗎?」
基礎建設能夠評斷政府追求成長的決心,「市井小民的心態也很重要,所以,不管走到哪裡,遇到每一位路人,我最喜歡問他們的就是這一句:你快樂嗎?」
墨比爾斯對記者分享他的採訪技巧,「只要這樣問,對方往往會有講不完的答案。」他說,這些人可能會告訴你對於政府施政的看法、對經濟的真實感受,告訴你當地物價是否太過昂貴?「甚至,如果你在購物中心找人聊天,就會知道這個國家現在什麼東西最暢銷、最需要的是什麼。」
從生活所需尋找投資機會,關於這點,墨比爾斯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前一陣子,我們去了一趟中國,走訪湖北、武漢,令人意外的景象是,我看到街上有很多妓女,人們甚至在路上就打起架來,這不是好事;但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正在轉變,人們需要的已經不只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他們開始需要適當的娛樂消費。」
於是,墨比爾斯開始研究當地的娛樂產業,「只要有好的機會,我願意投資。」他說。
對於國家的判斷,來自於領導者與人民的企圖心;對於企業的判斷,「一樣,我習慣從親身接觸的過程中,感受這家公司追求成長的野心與企圖。」
每次拜訪公司,墨比爾斯通常是用這個問題當作開場白:「這家公司的未來會怎麼樣?你對這家公司未來五年的策略是什麼?」
他說,值得投資的公司,來自於值得投資的經營者,「而一位好的經營者,總是非常清楚自己的經營策略,對於公司未來的面貌,也會有具體而清楚的想像。」墨比爾斯強調,如果一家公司連自己的目標都不清楚,甚至不敢想像未來的樣貌,「那麼,他們多半也就沒有追求成長的勇氣和熱情,更別說是策略了。」
他,重經營態度 必問未來五年策略 曾預言一家公司破產
幾年前,墨比爾斯來到非洲的另一個小國,迦納,拜訪一家自己已經投資持股的金礦開採公司。「我問總裁,未來五年的計畫是什麼?他們公司的財務長在一旁,卻反問我,除了投資股票之外,對於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是否在行?」
當場,墨比爾斯坦承自己研究不多,立刻引來對方一陣奚落,「喔,我最近可是靠著操作衍生性商品賺了不少呢!」訪談隔日,墨比爾斯決定出清持股,「理由有兩個,首先,他口中的操作部位,我在財報中完全沒有看到過。」
「更重要的是,當這位總裁沒有說出未來經營方向,卻只看到操作金融商品帶來的利潤之後,我認為他的態度不對了,他必然會把公司帶到錯誤的方向。」就在墨比爾斯出清持股一年之後,這家公司宣布破產。「如果你只看報告,沒有親自走一趟,根本不會發現這家公司已經出現大問題了。」墨比爾斯再次強調「親自走訪」的必要性。
不過,即使親身走訪,墨比爾斯仍然免不了曾有受騙的經驗。「你問我被騙的經驗?那麼,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聊嗎?」墨比爾斯大笑著說,關於受騙上當,他的經驗絕不算少。
「我記得大約是在一九九五年左右,我投資亞洲漿紙公司(Asia Pulp & Paper)公司,在訪談過程中,他們不斷強調自己具有永續經營理念。但後來這家公司爆發財務問題,他們其實用公司名義大量舉債,投入其他家族事業中。」
墨比爾斯回憶,由於發現時機太晚,即使當機立斷出清持股,但股價已經大跌,造成一定程度的基金虧損。「損失不算太多,但心理上的失望感很大。」他說,這家公司直到現在都還經常對外宣稱自己是優秀的社會公民,「年輕的基金經理人如果有意投資這家公司,應該先去查查過去的歷史。」
他,也曾經誤判
這還不是墨比爾斯投資生涯最糟的經驗,「我曾經在巴西投資一家家族企業,Mesbla Department Store,我會說,這是一場災難。」
墨比爾斯回憶,經過數度親自拜訪之後,原本極有自信地認為公司的一切財務都已透明化,且事業經營良好,「但最後才發現一般股東完全沒有分享到企業盈餘,所有的獲利,最後都被五鬼搬運,落入家族股東的口袋。「這次的受傷更重,對心理的打擊更大,所幸當時我們已經懂得分散投資,損失仍在可控制的範圍。」
親自登門拜訪的結果,難道是給了公司經營者「親自欺騙」的機會?「不,親自走訪絕對沒有錯,錯的是,我的判斷技巧。」在幾度受騙之後,墨比爾斯決定,絕對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要從經驗當中修正自己的判斷準則,「後來,我打從一進入公司,在和總經理握手之前,我的感應天線就已經開始振動了。」
他說,觀察的重點包括公司員工的神情,「他們是不是在忙碌之餘也能保持快樂和滿足的心情。」此外,總經理辦公室的設備、布置,能夠看出這位經營者掌控環境的能力。
「如果你問了一個令他尷尬的問題,而他在不經意之間小小的皺眉,這也能判斷出對方的回答是否發自內心,他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熱情,面對經營上的困境。」
他,保持好奇心 他,也曾經誤判
高鐵列車駛離新竹站,關於企業面對困境時的因應,墨比爾斯隨手舉例:「聽說,新竹科學園區的員工現在很辛苦,許多企業在放無薪假是嗎?」他表示,雖然無薪假不是好事,反映了台灣科技產業面臨的困境,「但企業從減少成本開始快速因應,至少表現出企業主的決策靈活,從這個角度想,又不見得是百分之百的壞事了。」
墨比爾斯繼續評論台灣,科技產業的因應快速,而政府現在也正朝著改善產業結構而努力,開始加速推動內需經濟,並且瞄準中國市場,「先不管成績怎麼樣,至少,我已看到了台灣仍在為下一步的成長而努力。」
無論是對國家、城市、企業,墨比爾斯都堅持必須親自走訪,「身歷其境」感受每一絲的臨場氛圍,嗅出追求成長的野心、熱情與企圖。而這樣的工作,本來也就需要過人的熱情與毅力。
「應該說,熱情來自於好奇心,對於一切事物感到極度的好奇,就永遠都有追求成長的動力與熱情。」我們請墨比爾斯形容自己,他選擇的字眼,就是「永無止境的好奇心」。
「小時候,我曾經因為過度好奇,把一位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幹員給嚇跑。」那是一九四二年,墨比爾斯六歲,美國剛剛加入二次世界大戰,與日本、德國成為對立國家。「當時,聽說德國派人潛入美國搞破壞,我爸爸是德國籍廚師,好像被FBI給盯上了。」
一九四二年六月,「我在院子玩,一位身著黑衣戴黑帽的男人走進院子,問我一堆爸爸的事。」不知天高地厚的墨比爾斯沒有回答對方,反而問了更多問題:「你是誰?你跟我爸爸怎麼認識的?在哪裡認識的?你吃過爸爸做的麵包嗎?最喜歡什麼口味?你結婚了嗎?小孩跟我一樣大嗎?」
想起兒時這段往事,墨比爾斯邊說邊笑:「我的問題真的太多了,最後,這位疑似FBI的幹員連我家門都沒進去,就落荒而逃。」
好奇多疑的個性,隨著年紀增長,轉化為對知識的無窮追求,於是,如果觀察墨比爾斯的學歷,會發現這位投資大師的涉獵領域極為多元廣泛…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