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q·G®¢ v.s. ¥@¬ö¤j¼f ( µL®¢³g¦Ã¤§®{ )¡C ç¹ãí¶Ç (¬h©v¤¸)

 
禮義廉恥   v.s.   世紀大審 ( 無恥貪污之徒 )。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本圖檔來自網路---謝謝攝影者***
 

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七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禮、義、廉、恥為全國各校共通校訓。
禮、義、廉、恥,為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範,是治國的綱領。
管子.牧民:「何謂四維?
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禮,貴賤尊卑之分。
義,公正合理之行事。
廉,清白、不貪、潔身、自重。
恥,知善惡、懂進退、明取捨、道忠心。


 
 
 

蝜蝂傳

柳宗元


蝜蝂(ㄈㄨˋ ㄅㄢˇ;動物名。一種蟲。傳說中好負重物。)者,善負(善於負重)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ㄤˊ;抬起)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困難加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ㄓˋ;跌倒)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負擔)。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往高處爬),極其力不已(用盡力氣而不停止),至墜地死。

(柳宗元藉著為蝜蝂立傳以諷刺那些貪得無厭者的醜態。)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積蓄)。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停止),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

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蝜蝂傳    ( 翻譯)

 

        蝜蝂,是一種善於背東西的小蟲。當它在爬行中遇到東西,總是會把東西抓過來,然後抬起頭,把東西揹在身上。即使揹的東西愈來愈重,讓它疲累不堪,也不會停止。它的背部並不平滑,因此,東西積在上面不會散落,最後它就被東西壓倒,爬不起來。有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但是它衹要還能爬行,又照樣把東西抓過來揹。它還喜歡爬高,用盡力氣也不停止,直到掉在地上摔死為止。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碰到財物絕不放過,不斷用來累積家產,一點都不知道會造成自己的累贅,只擔心財產累積得不夠多。等到他精疲力盡,遭遇挫折了,或是被罷去官職,或是流放邊地,才覺得痛苦不堪。可是,一旦他又有機會得勢,就又繼續貪婪不已。成天只想爬到更高的地位,增加更多的俸祿,貪取更多的財物,以致於面臨從高處摔下來的危險,看到前人因貪財而喪命的例子,卻不知道引以為誡。雖然這種人的形體魁梧高大,名義上是人。但他的見識眼光卻與蝂蝜這種小蟲差不多。像這種人也真夠可悲啊!

 

 


四維

禮義廉恥

在《管子》牧民篇中有如下文字,應為「四維」的源起。: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四維張,則君令行。…守國之度,在飾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