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如果你可以將此圖拼�_來,就可向老人痴呆症說再見!

如果你可以將此圖拼�_來,就可向老人痴呆症說再見!
 
 

如果你可以將此圖拼起來,就可向老人痴呆症說再見!

 

宿便-你所不知道的可怕真相

   
宿便-你所不知道的可怕真相
 
 
 

宿便-你所不知道的可怕真相
   
真相一:現代人的消化速度超級慢!

人吃進的食物經過消化道到排泄大約需要8~12小時,但 discovery頻道

曾報導,與以前的人相比,現代人的消化速度只有十分之一
過去人類8~12小時就能消化掉的食物,在現代人缺乏纖維素及少吃蔬果的狀況下,竟然需要80~120個鐘頭

你在馬桶上嗯嗯出來的東西,竟然是3天前吃的東西,

可見體內的廢物會存在相當久的時間,宿便積貯良久之下,

會產生許多毒素,對人體產生危害。
 
真相二:每天嗯嗯也不夠

不要以為你每天嗯嗯,體內就沒有宿便了!這是絕對錯誤的想法,
根據醫學報導,不論胖瘦,每個人體內都有宿便,這些嗯嗯都無聲無息囤積在你的大腸小腸裡。
正常人體內有3~6的宿便,肥胖、便秘者體內則有7~11㎏的宿便
女性朋友請想想,妳45kg的曼妙身材中,

竟然有kg宿便占去妳的體重,這是何等可怕的事。
 
宿便的產生三大問題:
 
1. 宿便會阻礙營養吸收,也壓迫小腸絨毛的活力及彈性。

    如果宿便讓腸道不美麗,即使吃了有益健康、有營養價值的食物

   或基本套餐,養份還是無法真正吸收到,
 
宿便不常排出或有便秘的成員身體甚至會吸收不到健康食品中五分之一的營養素
你每月消費的健康品可就發揮不了最大的效果了。
 
2.宿便脹氣發酵後,會經由血液致病。

小腸內的宿便,一旦發酵、脹氣後,所產生的化學毒素會污染血液,
進而逐漸循環全身,終致造成酸毒症(acidosis)

同時會加重肝、腎、皮膚三大排毒器官的負擔。
 
常疲勞、腳底痛、感覺睡不飽,或許就是宿便 先生造成的哦!
 
3.宿便會不知不覺讓身材變形。

即使你體內有滿滿的宿便,你可能也不曾察覺。
它會撐大你的小腹,並壓迫內臟,改變腹部及脊椎形狀,

更是產生肥胖的重要因素。
 
相信大家常看到四五十多歲的男性朋友小腹撐起,

怎麼減也減不下來吧,這類的人,小腸中至少藏有 十公斤 左右的宿便,

真可謂是「宿便男」、「大便爸爸」或是「便便人」!
 
 
如何因應宿便的問題
纖維素是清洗腸道的最佳營養素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人體有70%的免疫系統都在腸道中抵禦細茵或病毒的攻擊,
      只要腸道顧好,人體可以避免掉70%患病的機率!

自己與家人每天最好也一起執行以下的建議,幫身體排毒兼減肥:

(1) 每天步行10000步,需要一步一步算嗎?

       不用,一天就是散步走一小時路就對了

(2) 早上一起床,請喝500cc的溫開水,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開水

3 ) 每天一定要吃五到九種蔬果,不同顏色最好。
 
 一週一次的一公斤排毒餐

照醫生的說法,週末 1公斤 宿便排毒餐的原理,

是利用大量的纖維質清洗腸道。

不需要節食,只是把週五與週六晚上的晚餐,用排毒餐取代,

即可達到周日上午痛快掃除宿便的夢想!
 
 
週五晚上: 250克 優酪乳+ 500克地瓜(蒸熟連皮吃)+蘋果2

週六晚上: 250克 優酪乳+ 500克地瓜(蒸熟連皮吃)

周日早上:請痛快嗯嗯,徹底清除宿便。

 (完) 



 

不要用50歲的成熟,笑20歲的天真!

不要用50歲的成熟,笑20歲的天真!
 
 
 

不要用50歲的成熟,笑20歲的天真!

 

「沒有誰可以指導誰的人生,重要的是陪伴和分享!」.........與你共勉!

祝∼平安自在!

 

   

廖玉蕙:站在兒女那邊

傾聽媽媽 撒嬌女兒常常臉貼臉 不在意她成績吊車尾 「孩子是值得等待的」

【本報記者陳宛茜】

作家廖玉蕙與女兒蔡含文十分親密,雖已出社會,與媽媽的互動猶如孩童般,

愛倒進母親懷裡,母女倆臉貼臉地互動熱絡。

時光倒流40年,廖玉蕙跟媽媽的相處,卻是截然不同的畫面。「我從小就立志離開媽媽!」廖玉蕙語出驚人。

廖家住鄉下,「望女成鳳」的廖媽媽卻硬把廖玉蕙轉到台中貴族(台中女中)學校就讀。

廖玉蕙身家背景與同學格格不入,在母親壓力下卻得處處求表現,在校常遭欺負排擠,

回家卻得不到媽媽的理解和撫慰。

廖玉蕙說,那一代的父母年紀輕輕就當了父母,不知教養為何物。

當她流淚回家哭訴學校種種不如意,媽媽冰冷的話語給她更大的打擊:

「這都是你的錯!」童年陰影讓她決心做個「傾聽的媽媽」,「讓兒女知道,我永遠站在你們那一邊!」

 

  含文從小便不愛看書,小二才診斷出罹患嚴重弱視,矯正後提升到正常水準,

但成績始終吊車尾、「衝不破全班倒數第三名的難關」。身為大學教授的廖玉蕙不在意,

總告訴女兒「功課不好沒關係,可以做別的事。」

「我從小總想拿第一名,連踢毽子都要爭冠軍,踢到臉色發白都不肯放棄!」

廖媽媽的期許形成廖玉蕙童年最深重的壓力,她雖達成母親期望,卻自覺「壓抑、不快樂」,

不希望子女步自己的後塵。

蔡含文因此擁有個毫無壓力的童年。雖然成績吊車尾,卻幸福快樂地成長,對自己也充滿信心。

廖玉蕙認為,台灣父母喜歡比來比去,但是「父母的面子不應該掛在兒女身上。」

一向聽話貼心的蔡含文,卻在十八歲那一年,提起包包隻身投奔遠在洛杉磯的表姐。

蔡含文說,她聯考失利、前途茫茫,鼓起勇氣想到外頭闖闖。廖玉蕙雖然害怕,

依然貫徹「永遠站在子女那一邊」的教養原則,含淚送走了女兒。

「每次電話鈴響,我最怕聽到她說『我把xx學』Drop掉了!」廖玉蕙從不把擔心說出口,

而是以行動表達支持。一邊上山下海尋找美國教科書中文譯本、一邊用頻繁的電子郵件溫暖女兒的心。

兩年多後,廖玉蕙收到女兒的電話:「我讀不下去了,可以回家嗎?」雖覺可惜,

她依然支持:「明天就回來吧!」回到台北,蔡含文找了一份工作,沒多久便重返校園。

廖玉蕙沒想到,求學路驚險重重的女兒,經歷留學、求職兩大挫折後,人生從此柳暗花明。

蔡含文國小時曾被診斷有「學習障礙」,憑在異鄉、職場鍛練出的外文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大二那年拿到第二名的獎學金,「我和她爸爸聽到消息,兩人坐在沙發上,眼淚啪啦啪啦地流下來。」

廖玉蕙以女兒的經驗告訴天下父母:「孩子是值得等待的。」

廖玉蕙與母親的心結,也在母親晚年打開。廖媽媽過世前一年,她徵得先生的同意,

把母親接到家中居住;已為人母的廖玉蕙,重新體會當年媽媽的困境。

「那一年是最幸福的時光!」廖玉蕙說,母親讓她「反思自己的人生」,她從母親身上學到的,

都在子女身上結為果實。某次母親看到含文坐在陽台前,對著夕陽沉思發呆,

大笑:「你小時候也是這樣啊!」不同的是,當年母親無法理解廖玉蕙的多愁善感;

廖玉蕙則是坐到女兒旁邊、靜靜聽她傾訴。


2010-06-18 /聯合報/AA8/教育】

別用50歲的成熟笑20歲的天真

陪伴分享 不指導沒家規

【本報記者陳宛茜】

廖玉蕙有一子一女,採取徹底放任的「無為而治」。蔡家從不立家規、定規矩,

廖玉蕙認為:「規定是因為有人會逾越規矩」;而蔡家兒女「一個是不必操心,

一個是操心也沒用;一個是不必管,一個是管了也沒用。」

哥哥蔡含識從小成績優秀、獨立有主見,是廖玉蕙口中「不必操心、管了也沒用」的寶貝兒子。

含識小時候考前幾名拿到獎品,問媽媽 :「為什麼妹妹倒數前幾名也有獎品?」

廖玉蕙回答:「因為妹妹都幫媽媽做家事、接電話啊。」打破「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迷思。

台灣父母喜歡送孩子上各種才藝班,弄得孩子視上才藝班為畏途。蔡家卻是兒子主動要求,

學小提琴、畫畫、毛筆廖玉蕙戲稱:「常常是我懇求他不要學!」兒子學東學西,

卻總是無疾而終,沒一個學出「成績」,廖玉蕙也不在意。

這些「才藝」一直藏到含識長大,才露出豐美的果實。他大學念新聞,

畢業後卻進入電子公司做行銷、最後還轉成工程師做設計。廖玉蕙認為,兒子隨心所欲轉行,

源自於成長時期的「什麼都摸」;父母該做的是「不給壓力」,孩子自然會找到興趣與能力。

兒子進電腦公司三、四年,有高薪,突然說他想「思考自己的人生」,沒多久就辭職到南美洲流浪。

廖玉蕙很憂慮,但沒出口阻止,還到機場送行。他在南美流浪了整整一年某天到巴西看嘉年華會,

到了門口買票,突然覺得「夠了,可以回家了。」回台後他重新回到人生正軌,卻得到更多的熱情和勇氣。

「不要用50歲的成熟,笑20歲的天真!」廖玉蕙從母親身上,學到父母應扮演的是「陪伴的角色」,

而不是「指導的角色」。她說,父母擁有比孩子多的人生閱歷,但時代不同,不見得對孩子有多大幫助,

「沒有誰可以指導誰的人生,重要的是陪伴和分享!」